【喷出岩有哪些】喷出岩是火山活动过程中,岩浆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冷却凝固形成的火成岩。它们与侵入岩(如花岗岩)不同,因为喷出岩的形成过程发生在地表以上,因此冷却速度较快,晶体结构通常较小甚至呈玻璃质。
喷出岩种类繁多,根据其成分、颜色、结构和形成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以下是对常见喷出岩的总结:
一、喷出岩的主要类型
1. 玄武岩
- 成分:富含铁和镁,属于基性岩。
- 特点:颜色较深,多为黑色或暗绿色,常具气孔状构造。
- 常见地区:海底火山、大陆裂谷带。
2. 安山岩
- 成分:中性岩,介于玄武岩和流纹岩之间。
- 特点:颜色多为灰白色或浅灰色,常具有斑状结构。
- 常见地区:环太平洋火山带。
3. 流纹岩
- 成分:酸性岩,富含硅。
- 特点:颜色较浅,质地细腻,常有流纹状构造。
- 常见地区:大陆内部火山活动区。
4. 英安岩
- 成分:中酸性岩,介于安山岩和流纹岩之间。
- 特点:颜色较浅,结构较粗,常含长石和石英。
- 常见地区:火山喷发频繁的区域。
5. 黑曜岩
- 成分:酸性岩,但因快速冷却形成玻璃质。
- 特点:表面光滑,呈黑色或深褐色,有贝壳状断口。
- 常见地区:火山喷发后迅速冷却的区域。
6. 浮石
- 成分:酸性岩,含有大量气体空洞。
- 特点:轻质,可漂浮在水面上。
- 常见地区:火山喷发产生的泡沫状岩石。
7. 火山灰
- 成分:细粒火山碎屑,由岩浆碎片组成。
- 特点:颗粒极细,易被风力搬运。
- 常见地区:火山喷发后沉积物。
8. 火山砾
- 成分:中等大小的火山碎屑。
- 特点:形状不规则,多为岩块或岩片。
- 常见地区:火山喷发后的堆积层。
9. 火山渣
- 成分:火山喷发时喷出的熔岩碎块。
- 特点:多为多孔结构,颜色多样。
- 常见地区:火山口周围。
10. 珍珠岩
- 成分:酸性岩,含较多水分。
- 特点:遇热膨胀,可用于保温材料。
- 常见地区:火山岩中的一种。
二、喷出岩分类表
名称 | 成分类型 | 颜色 | 结构特点 | 常见地区 |
玄武岩 | 基性 | 黑、暗绿 | 气孔状、致密 | 海底、裂谷带 |
安山岩 | 中性 | 灰白、灰黑 | 斑状、条带状 | 环太平洋火山带 |
流纹岩 | 酸性 | 浅灰、粉红 | 流纹状、细粒 | 大陆火山活动区 |
英安岩 | 中酸性 | 浅灰、灰白 | 粗粒、斑状 | 火山喷发活跃区 |
黑曜岩 | 酸性 | 黑、深褐 | 玻璃质、贝壳状断口 | 火山喷发快速冷却区 |
浮石 | 酸性 | 浅灰、灰白 | 多孔、轻质 | 火山喷发后冷却区 |
火山灰 | 多种 | 灰、白 | 极细颗粒、松散 | 火山喷发后沉积层 |
火山砾 | 多种 | 多色 | 不规则、粗粒 | 火山口周边 |
火山渣 | 多种 | 多色 | 多孔、疏松 | 火山喷发物堆积层 |
珍珠岩 | 酸性 | 浅灰、乳白 | 含水、膨胀性强 | 火山岩中的一种 |
三、总结
喷出岩是地球地质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反映了不同的火山活动方式和岩浆成分。了解喷出岩的种类不仅有助于认识地球的地质历史,也在工程、建筑、农业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