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宝藏问答 >

文言文过秦论的通假字解释

2025-11-25 11:19:29

问题描述:

文言文过秦论的通假字解释,快截止了,麻烦给个答案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5 11:19:29

文言文过秦论的通假字解释】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通假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通假字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由于音同或形近而临时借用其他字来表示本字的现象。在贾谊的《过秦论》中,也存在一些通假字,理解这些通假字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意图。

本文将对《过秦论》中的通假字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对应的本字及释义,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语言现象。

一、通假字总结

1. “有”通“又”

- 出处:“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以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说明:“有”在此处读作“又”,表示“再”或“更”的意思。但此句中“有”并无通假,此处为误判。实际通假应为:

2. “振”通“震”

- 出处:“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实际通假出现在另一句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景”通“影”,意为“影子”。

3. “景”通“影”

- 出处:“赢粮而景从。”

- 说明:“景”本义是日光,此处借指“影子”,表示跟随的意思。

4. “被”通“披”

- 出处:“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 说明:“被”在此读作“披”,意为“穿着”。

5. “亡”通“无”

- 出处:“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说明:“亡”在此处读作“无”,表示“没有”。

6. “孰”通“谁”

- 出处:“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以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实际通假出现在:“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虽非《过秦论》原文,但类似结构)

- 在《过秦论》中,“孰”通“谁”用于疑问句中。

二、通假字表格汇总

通假字 本字 读音 释义 出处
jǐng 影子 “赢粮而景从”
bèi 穿着 “被坚执锐”
没有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zhèn 震动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注:此处“振”并非通假,实际通假在“景”)
shú “其如土石何”(注:此句非《过秦论》,但结构类似)

三、结语

通假字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在《过秦论》中,虽然通假字数量不多,但理解它们对于深入分析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学习过程中多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上下文判断通假字的用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