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意思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一、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一》。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位绝世美人,仿佛只有在仙境般的群玉山才能见到她,而如果不能在群玉山相见,那么也只能在瑶台月下的幻境中与她相逢。
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神话意象。其中,“群玉山”是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人间难以企及的美;“瑶台”也是神话中的仙宫,常用来形容高远、神圣的地方;“月下逢”则暗示了美好的邂逅往往发生在梦幻或遥不可及的时刻。
整句诗表达了对美人超凡脱俗之美的赞叹,也流露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之情。
二、信息表格
诗句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出处 | 李白《清平调·其一》 |
作者 | 李白(唐代) |
诗题 | 清平调·其一 |
诗体 | 乐府诗 |
意象 | 群玉山、瑶台、月下 |
主题 | 对美人的赞美与遥不可及的情感 |
情感 | 赞叹、惆怅、梦幻 |
修辞手法 | 比喻、象征、神话意象 |
语言风格 | 浪漫、飘逸、富有想象 |
三、延伸理解
此句诗不仅展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浪漫主义风格,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理想化女性形象的追求。在古代文学中,“群玉山”、“瑶台”等词常被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与高贵,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此外,这种“可望不可即”的情感表达,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是一种典型的古典审美情趣。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或与其他作品的比较,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