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一首五言诗,虽篇幅简短,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与人生之间的沉思与孤独。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典型风格,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如下: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开篇“东皋薄暮望”,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东皋”指的是诗人所处的高地,而“薄暮”则渲染出黄昏时分的静谧与苍茫。一个“望”字,既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动作,也暗示了他内心的迷茫与思索。紧接着“徙倚欲何依”,则是诗人内心的独白,流露出一种无所依托、茫然无措的情绪。
中间两联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景象:“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里通过视觉上的描写,将秋天的萧瑟与夕阳的余晖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寂寥的氛围。随后,“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两句,则以动态的画面为静态的景色增添了生活气息,表现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然而,这种和谐并未让诗人感到慰藉。最后两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他与周围的人并无深交,面对这熟悉的风景,却感到陌生与疏离。而“长歌怀采薇”则借用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它不仅是一幅秋日黄昏的画卷,更是一次心灵的独白。王绩通过这首诗,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现实世界的疏离与无奈。
《野望》虽为一首小诗,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堪称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古代文人心态与生活情趣的重要窗口。